泥土與氣候變化

泥土健康與碳封存

菇菌圓由食用菇菌的種植實驗開始,理解真菌在大自然中重要的分解及循環養份的角色,也發現土壤中各種生物與微生物的互動,才可構成健康而生生不息的生態圈。

而在泥土健康與生命的學習中,我們發現或者人類是把碳排放的主因,而植物及土壤(尤其是土壤的真菌)則是把碳封在泥土的關鍵。

什麼是土壤的碳封存:

據估計,過往一連串的工業、農業及城市發展令泥土中的起碼50%的碳釋放到大氣層中。因為現代農業涉及大量的畜牧業飼料生產、肥料及農藥生產、食物冷藏設備及遠距離運輸、排污系統、過度翻土等等,以致最少30%的溫室氣體來自農業。而溫室氣體帶來的全球暖化,最後引發的氣候危機,農夫也是首當其衝,形成惡性循環。[1]

除了減少碳排放,在“4 per 1000”  的國際倡議指出,當泥土能逐年增加千分之四的碳含量,便能有機會剎停大氣層中二氧化碳量的升幅。如何做到?植物成長需要進行「光合作用」,吸入二氧化碳,製造糖分,不單是植物自己所用,更有部分會從根部滲出,慷慨地送給根部附近的微生物,滋養其群落,形成共生關係。而當植物死後,亦是由微生物幫忙分解,化作有機物,慢慢化成穩定的碳儲備。

多少碳才足夠?根據此項倡議的發起團體,在30-40cm的表土層中,逐年增加0.4% (千分之四) 的碳含量,這千分之四的碳會隨之在泥土中固定更多碳,令植物更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,緩和大氣層中不斷上升的二氧化碳量。至今已有超過40個國家或政府簽署此動議。

集結了世界頂尖科學家以逆轉氣候變化的Drawdown計劃中,再生農耕亦被視為碳封存的重要一環。科學家在此計劃中,已準確計算了再生農耕的碳封存能力,以有效的耕作方法來回應全球暖化的問題。


“4 per 1000″倡議簡介短片
“4 per 1000″倡議資訊圖表

資料來源及參考

[1] Rodale Institute, Regenerative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Climate Change: A Down-to-Earth Solution to Global Warming, retrieved from: https://rodaleinstitute.org/assets/WhitePaper.pdf